引言
《入朝曲》有言:“江南佳丽地,金陵帝王州”。其中,金陵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,是唯一一个没有异族政权把它当成首都的古都,一向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。朱偰先生在比较金陵、长安、洛阳、燕京四大古都后,曾经说到:“此四都之中,文学之昌盛,人物之俊彦,山川之灵秀,气象之宏伟,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,休戚相关之密切,尤以金陵为最。”
自春秋时期开始,南京就被称为金陵。那时候,这里还不是一座城池,只是吴王领土的一部分。后来南京被越王占领,之后又归属于楚王。
楚王认为,这块土地既然已经归属楚国,以后此地便不能再出现别的帝王,于是下令在江边的狮子山上埋下了黄金。这就是用黄金来“镇王气”的典故由来。
▲南京航拍
01
在中国古代,皇族习惯性地把地上的建筑物叫做“宫”,而修建于地下的叫做“陵”。因此,埋藏过金子的地下建筑物就被唤作“金陵”。不过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,还有另外一种传闻,据说是楚威王在令人观测风水之后,按照山川河流的地势来为他们命名。
正好,位于南京的山脉与华阳的金坛延绵相连,所以就将南京这个位置的地方取名为“金陵”。
于是“金陵”这个称呼便一直延续到了明朝。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后,将金陵定为国都,为了和元朝的都城北京相对应,朱元璋将此地改名为南京。后来,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之后,被燕王朱棣夺取了皇位。朱棣登基后,把原来的封地北京作为了明朝的首都,南京成为陪都。
从那个时候开始,南京这一称呼便沿用至今。
▲南京明故宫城墙遗址
02
从春秋时期的金陵到明朝的南京,中间经历了1500余年,南京还有过很多其他的名字。黄龙元年(公元229年),孙权在此处建成一座石头城,将金陵改名为“建业”。西晋太康三年(公元282年),晋王朝又再次将此改名为“建邺”。
西晋永嘉七年(公元313年),由于建邺中的“邺”和司马邺的“邺”一样,为了避讳,这里又改名为“建康”。
南京号称六朝古都。顾名思义,即有六个朝代都曾经选择在此定都。第一个在此定都的王朝便是东晋。公元317年,北方游牧民族势力渐强,向内地入侵,很多氏族南迁,西晋灭亡。
之后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新的王朝,史称东晋。
在此之后,南朝的宋、齐、梁、陈四个国家都选择将这里定为国都。宋、齐、梁、陈、东吴、东晋,正好是六个朝代,印合了六朝古都的名称。
▲南京紫金山
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,山水环绕,地势险要。西北靠长江,东邻紫金山,西有清凉山,北面玄武湖,南有雨花台。
诸葛亮当年顺长江而来,在了解南京的地理位置之后曾经评价,说这里虎踞龙盘,适合帝王居住。
03
纵观历史,很多帝王应该也是同意这种看法的,要不然也不会纷纷定都于此。但是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——定都于南京的朝代都非常短命,
最长的东晋只有102年,而最短的南朝齐国仅仅存在了23年。
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?
▲南京明城墙周边
史学家们关于这个问题,提到了一个传闻。据说,秦始皇在某日路过金陵,他同样深感此地王气浓厚,认为此地适合定都。随同他前来的两位居士却没有表示赞同,反而沉默了下来。
在秦始皇的询问之下,这两位居士道出真相:他们认为金陵确实有龙脉在此,且王气厚重,在500年后,必有天子在此现身。
听到这种说法,秦始皇非常不悦,他认为自己已经是始皇帝,而他的子子孙孙都应该是皇帝,不可能再有别的天子,他也决不允许再出现别的天子。
见秦始皇不悦,这两位居士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。
在他们的建议之下,秦始皇下令将狮子山和马鞍山夷为平地,并将“金陵”改为“秣陵”。“秣陵”,就是用于喂马的地方的意思
。并且,秦始皇还下令将方山夷平,引淮水来冲击金陵城。龙脉一旦被掐断,在这个地方建都必然不长久。在那之后,金陵城的王者之气便所剩无几了,不能再长久地支撑一个王朝。
▲秦始皇画像
结语
所谓龙脉,是否真的能影响朝代的更替?这个问题,在现代人看来自然是不靠谱的,那么古人又为何如此深信不疑呢?想来,在擅长禁锢人们思想的古代,皇帝利用这种玄学言论来巩固民心,或作为统治工具,也是有可能的。
参考资料:
《入朝曲》
《建康实录》
《金陵古迹图考·金陵之形势》
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